较大的项目都会用大量的宏定义来组织代码,你可以看看/usr/include
下面的头文件中用了多少个宏定义。看起来宏展开就是做个替换而已,其实里面有比较复杂的规则,C语言有很多复杂但不常用的语法规则本书并不涉及,但有关宏展开的语法规则本节却力图做全面讲解,因为它很重要也很常用。
以前我们用过的#define N 20
或#define STR "hello, world"
这种宏定义可以称为变量式宏定义(Object-like Macro),宏定义名可以像变量一样在代码中使用。另外一种宏定义可以像函数调用一样在代码中使用,称为函数式宏定义(Function-like Macro)。例如编辑一个文件main.c
:
#define MAX(a, b) ((a)>(b)?(a):(b)) k = MAX(i&0x0f, j&0x0f)
我们想看第二行的表达式展开成什么样,可以用gcc
的-E
选项或cpp
命令,尽管这个C程序不合语法,但没关系,我们只做预处理而不编译,不会检查程序是否符合C语法。
$ cpp main.c # 1 "main.c" # 1 "<built-in>" # 1 "<command-line>" # 1 "main.c" k = ((i&0x0f)>(j&0x0f)?(i&0x0f):(j&0x0f))
就像函数调用一样,把两个实参分别替换到宏定义中形参a
和b
的位置。注意这种函数式宏定义和真正的函数调用有什么不同:
1、函数式宏定义的参数没有类型,预处理器只负责做形式上的替换,而不做参数类型检查,所以传参时要格外小心。
2、调用真正函数的代码和调用函数式宏定义的代码编译生成的指令不同。如果MAX
是个真正的函数,那么它的函数体return a > b ? a : b;
要编译生成指令,代码中出现的每次调用也要编译生成传参指令和call
指令。而如果MAX
是个函数式宏定义,这个宏定义本身倒不必编译生成指令,但是代码中出现的每次调用编译生成的指令都相当于一个函数体,而不是简单的几条传参指令和call
指令。所以,使用函数式宏定义编译生成的目标文件会比较大。
3、定义这种宏要格外小心,如果上面的定义写成#define MAX(a, b) (a>b?a:b)
,省去内层括号,则宏展开就成了k = (i&0x0f>j&0x0f?i&0x0f:j&0x0f)
,运算符的优先级就错了。同样道理,这个宏定义的外层括号也是不能省的,想一想为什么。
4、调用函数时先求实参表达式的值再传给形参,如果实参表达式有Side Effect,那么这些Side Effect只发生一次。例如MAX(++a, ++b)
,如果MAX
是个真正的函数,a
和b
只增加一次。但如果MAX
是上面那样的宏定义,则要展开成k = ((++a)>(++b)?(++a):(++b))
,a
和b
就不一定是增加一次还是两次了。
5、即使实参没有Side Effect,使用函数式宏定义也往往会导致较低的代码执行效率。下面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define MAX(a, b) ((a)>(b)?(a):(b)) int a[] = { 9, 3, 5, 2, 1, 0, 8, 7, 6, 4 }; int max(int n) { return n == 0 ? a[0] : MAX(a[n], max(n-1)); } int main(void) { max(9); return 0; }
这段代码从一个数组中找出最大的数,如果MAX
是个真正的函数,这个算法就是从前到后遍历一遍数组,时间复杂度是Θ(n),而现在MAX
是这样一个函数式宏定义,思考一下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尽管函数式宏定义和真正的函数相比有很多缺点,但只要小心使用还是会显著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毕竟省去了分配和释放栈帧、传参、传返回值等一系列工作,因此那些简短并且被频繁调用的函数经常用函数式宏定义来代替实现。例如C标准库的很多函数都提供两种实现,一种是真正的函数实现,一种是宏定义实现,这一点以后还要详细解释。
函数式宏定义经常写成这样的形式(取自内核代码include/linux/pm.h
):
#define device_init_wakeup(dev,val) \ do { \ device_can_wakeup(dev) = !!(val); \ device_set_wakeup_enable(dev,val); \ } while(0)
为什么要用do { ... } while(0)
括起来呢?不括起来会有什么问题呢?
#define device_init_wakeup(dev,val) \ device_can_wakeup(dev) = !!(val); \ device_set_wakeup_enable(dev,val); if (n > 0) device_init_wakeup(d, v);
这样宏展开之后,函数体的第二条语句不在if
条件中。那么简单地用{ ... }
括起来组成一个语句块不行吗?
#define device_init_wakeup(dev,val) \ { device_can_wakeup(dev) = !!(val); \ device_set_wakeup_enable(dev,val); } if (n > 0) device_init_wakeup(d, v); else continue;
问题出在device_init_wakeup(d, v);
末尾的;
号,如果不允许写这个;
号,看起来不像个函数调用,可如果写了这个;
号,宏展开之后就有语法错误,if
语句被这个;
号结束掉了,没法跟else
配对。因此,do { ... } while(0)
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在一个程序文件中重复定义一个宏,C语言规定这些重复的宏定义必须一模一样。例如这样的重复定义是允许的:
#define OBJ_LIKE (1 - 1) #define OBJ_LIKE /* comment */ (1/* comment */-/* comment */ 1)/* comment */
在定义的前后多些空白(空格、Tab、注释)没有关系,在定义之中多些空白或少些空白也没有关系,但在定义之中有空白和没有空白被认为是不同的,所以这样的重复定义是不允许的:
#define OBJ_LIKE (1 - 1) #define OBJ_LIKE (1-1)
如果需要重新定义一个宏,和原来的定义不同,可以先用#undef
取消原来的定义,再重新定义,例如:
#define X 3 ...... /* X is 3 */ #undef X ...... /* X has no definition */ #define X 2 ...... /* X is 2 */
C99引入一个新关键字inline
,用于定义内联函数(inline function)。这种用法在内核代码中很常见,例如include/linux/rwsem.h
中:
static inline void down_read(struct rw_semaphore *sem) { might_sleep(); rwsemtrace(sem,"Entering down_read"); __down_read(sem); rwsemtrace(sem,"Leaving down_read"); }
inline
关键字告诉编译器,这个函数的调用要尽可能快,可以当普通的函数调用实现,也可以用宏展开的办法实现。我们做个实验,把上一节的例子改一下:
inline int MAX(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a : b; } int a[] = { 9, 3, 5, 2, 1, 0, 8, 7, 6, 4 }; int max(int n) { return n == 0 ? a[0] : MAX(a[n], max(n-1)); } int main(void) { max(9); return 0; }
按往常的步骤编译然后反汇编:
$ gcc main.c -g $ objdump -dS a.out ...... int max(int n) { 8048369: 55 push %ebp 804836a: 89 e5 mov %esp,%ebp 804836c: 83 ec 0c sub $0xc,%esp return n == 0 ? a[0] : MAX(a[n], max(n-1)); 804836f: 83 7d 08 00 cmpl $0x0,0x8(%ebp) 8048373: 75 0a jne 804837f <max+0x16> 8048375: a1 c0 95 04 08 mov 0x80495c0,%eax 804837a: 89 45 fc mov %eax,-0x4(%ebp) 804837d: eb 29 jmp 80483a8 <max+0x3f> 804837f: 8b 45 08 mov 0x8(%ebp),%eax 8048382: 83 e8 01 sub $0x1,%eax 8048385: 89 04 24 mov %eax,(%esp) 8048388: e8 dc ff ff ff call 8048369 <max> 804838d: 89 c2 mov %eax,%edx 804838f: 8b 45 08 mov 0x8(%ebp),%eax 8048392: 8b 04 85 c0 95 04 08 mov 0x80495c0(,%eax,4),%eax 8048399: 89 54 24 04 mov %edx,0x4(%esp) 804839d: 89 04 24 mov %eax,(%esp) 80483a0: e8 9f ff ff ff call 8048344 <MAX> 80483a5: 89 45 fc mov %eax,-0x4(%ebp) 80483a8: 8b 45 fc mov -0x4(%ebp),%eax } ......
可以看到MAX
是作为普通函数调用的。但如果用编译优化选项-O
编译然后反汇编:
$ gcc main.c -g -O $ objdump -dS a.out ...... int max(int n) { 8048355: 55 push %ebp 8048356: 89 e5 mov %esp,%ebp 8048358: 53 push %ebx 8048359: 83 ec 04 sub $0x4,%esp 804835c: 8b 5d 08 mov 0x8(%ebp),%ebx return n == 0 ? a[0] : MAX(a[n], max(n-1)); 804835f: 85 db test %ebx,%ebx 8048361: 75 07 jne 804836a <max+0x15> 8048363: a1 a0 95 04 08 mov 0x80495a0,%eax 8048368: eb 18 jmp 8048382 <max+0x2d> 804836a: 8d 43 ff lea -0x1(%ebx),%eax 804836d: 89 04 24 mov %eax,(%esp) 8048370: e8 e0 ff ff ff call 8048355 <max> inline int MAX(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a : b; 8048375: 8b 14 9d a0 95 04 08 mov 0x80495a0(,%ebx,4),%edx 804837c: 39 d0 cmp %edx,%eax 804837e: 7d 02 jge 8048382 <max+0x2d> 8048380: 89 d0 mov %edx,%eax int a[] = { 9, 3, 5, 2, 1, 0, 8, 7, 6, 4 }; int max(int n) { return n == 0 ? a[0] : MAX(a[n], max(n-1)); } 8048382: 83 c4 04 add $0x4,%esp 8048385: 5b pop %ebx 8048386: 5d pop %ebp 8048387: c3 ret ......
可以看到,并没有call
指令调用MAX
函数,MAX
函数的指令是内联在max
函数中的。还可以看到,由于启用了编译优化选项,源代码和指令的次序不能严格对应,所以反汇编显示的源代码有点混乱。这一点在用gdb
做源码级调试时尤其需要注意(做指令级调试没关系),在调试时不要启用编译优化选项,否则可能无法一步步跟踪源代码的执行过程。
gcc
的编译优化选项有-O0
、-O
、-O1
、-O2
、-O3
、-Os
几种。-O0
表示不优化,这是缺省的选项。-O1
、-O2
和-O3
这几个选项一个比一个优化得更多,编译时间也更长。-O
和-O1
相同。-Os
表示为缩小目标代码尺寸而优化。具体每种选项做了哪些优化请参考man手册gcc(1)
。
在函数式宏定义中,#
运算符用于创建字符串,#
运算符后面应该跟一个形参(中间可以有空格或Tab),例如:
#define STR(s) # s STR(hello world)
用cpp
命令预处理之后是"hello world"
,自动用"
号把实参括起来成为一个字符串,并且实参中的连续多个空白字符被替换成一个空格。
再比如:
#define STR(s) #s fputs(STR(strncmp("ab\"c\0d", "abc", '\4"') == 0) STR(: @\n), s);
预处理之后是fputs("strncmp(\"ab\\\"c\\0d\", \"abc\", '\\4\"') == 0" ": @\n", s);
,注意如果实参中包含字符常量或字符串,则宏展开之后字符串的界定符"
要替换成\"
,字符常量或字符串中的\
和"
字符要替换成\\
和\"
。
在宏定义中可以用##
运算符把前后两个预处理Token连接成一个预处理Token,和#
运算符不同,##
运算符不仅限于函数式宏定义,变量式宏定义也可以用。例如:
#define CONCAT(a, b) a##b CONCAT(con, cat)
预处理之后是concat
。再比如,要定义一个宏展开成两个#
号,可以这样定义:
#define HASH_HASH # ## #
中间的##
是运算符,宏展开时前后两个#
号被这个运算符连接在一起。注意中间的两个空格是不可少的,如果写成####
,会被划分成##
和##
两个Token,而根据定义##
运算符用于连接前后两个预处理Token,不能出现在宏定义的开头或末尾,所以会报错。
我们知道printf
函数带有可变参数,函数式宏定义也可以带可变参数,同样是在参数列表中用...
表示可变参数。例如:
#define showlist(...) printf(#__VA_ARGS__) #define report(test, ...) ((test)?printf(#test):\ printf(__VA_ARGS__)) showlist(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tems.); report(x>y, "x is %d but y is %d", x, y);
预处理之后变成:
printf("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tems."); ((x>y)?printf("x>y"): printf("x is %d but y is %d", x, y));
在宏定义中,可变参数的部分用__VA_ARGS__
表示,实参中对应...
的几个参数可以看成一个参数替换到宏定义中__VA_ARGS__
所在的地方。
调用函数式宏定义允许传空参数,这一点和函数调用不同,通过下面几个例子理解空参数的用法。
#define FOO() foo FOO()
预处理之后变成foo
。FOO
在定义时不带参数,在调用时也不允许传参数给它。
#define FOO(a) foo##a FOO(bar) FOO()
预处理之后变成:
foobar foo
FOO
在定义时带一个参数,在调用时必须传一个参数给它,如果不传参数则表示传了一个空参数。
#define FOO(a, b, c) a##b##c FOO(1,2,3) FOO(1,2,) FOO(1,,3) FOO(,,3)
预处理之后变成:
123 12 13 3
FOO
在定义时带三个参数,在调用时也必须传三个参数给它,空参数的位置可以空着,但必须给够三个参数,FOO(1,2)
这样的调用是错误的。
#define FOO(a, ...) a##__VA_ARGS__ FOO(1) FOO(1,2,3,)
预处理之后变成:
1 12,3,
FOO(1)
这个调用相当于可变参数部分传了一个空参数,FOO(1,2,3,)
这个调用相当于可变参数部分传了三个参数,第三个是空参数。
gcc
有一种扩展语法,如果##
运算符用在__VA_ARGS__
前面,除了起连接作用之外还有特殊的含义,例如内核代码net/netfilter/nf_conntrack_proto_sctp.c
中的:
#define DEBUGP(format, ...) printk(format, ## __VA_ARGS__)
printk
这个内核函数相当于printf
,也带有格式化字符串和可变参数,由于内核不能调用libc
的函数,所以另外实现了一个打印函数。这个函数式宏定义可以这样调用:DEBUGP("info no. %d", 1)
。也可以这样调用:DEBUGP("info")
。后者相当于可变参数部分传了一个空参数,但展开后并不是printk("info",)
,而是printk("info")
,当__VA_ARGS
是空参数时,##
运算符把它前面的,
号“吃”掉了。
以上举的宏展开的例子都是最简单的,有些宏展开的过程要做多次替换,例如:
#define sh(x) printf("n" #x "=%d, or %d\n",n##x,alt[x]) #define sub_z 26 sh(sub_z)
sh(sub_z)
要用sh(x)
这个宏定义来展开,形参x
对应的实参是sub_z
,替换过程如下:
#x
要替换成"sub_z"
。
n##x
要替换成nsub_z
。
除了带#
和##
运算符的参数之外,其它参数在替换之前要对实参本身做充分的展开,所以应该先把sub_z
展开成26再替换到alt[x]
中x
的位置。
现在展开成了printf("n" "sub_z" "=%d, or %d\n",nsub_z,alt[26])
,所有参数都替换完了,这时编译器会再扫描一遍,再找出可以展开的宏定义来展开,假设nsub_z
或alt
是变量式宏定义,这时会进一步展开。
再举一个例子:
#define x 3 #define f(a) f(x * (a)) #undef x #define x 2 #define g f #define t(a) a t(t(g)(0) + t)(1);
展开的步骤是:
先把g
展开成f
再替换到#define t(a) a
中,得到t(f(0) + t)(1);
。
根据#define f(a) f(x * (a))
,得到t(f(x * (0)) + t)(1);
。
把x
替换成2,得到t(f(2 * (0)) + t)(1);
。注意,一开始定义x
为3,但是后来用#undef x
取消了x
的定义,又重新定义x
为2。当处理到t(t(g)(0) + t)(1);
这一行代码时x
已经定义成2了,所以用2来替换。还要注意一点,现在得到的t(f(2 * (0)) + t)(1);
中仍然有f
,但不能再次根据#define f(a) f(x * (a))
展开了,f(2 * (0))
就是由展开f(0)
得到的,这里面再遇到f
就不展开了,这样规定可以避免无穷展开(类似于无穷递归),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递归定义,例如#define a a[0]
,#define a a.member
等。
根据#define t(a) a
,最终展开成f(2 * (0)) + t(1);
。这时不能再展开t(1)
了,因为这里的t
就是由展开t(f(2 * (0)) + t)
得到的,所以不能再展开了。